• 400-881-3721
【20240131期】血栓四项联合检测对DIC的诊断价值
2024-02-01
概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可由感染、肿瘤、创伤、中毒、病理产科、肝病、血管病、热射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引起。

DIC通常是在上述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使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大量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由于DIC致病因素的不同,其所对应DIC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特点也各有不同,故此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现行的诊断标准也很难对各种病因的DIC都做到精确诊断。临床较理想的监测指标应对DIC的发生做早期的预警、对临床进程可进行动态评估、可精确的指导治疗。

02
数据显示


①患者血清中TM、TAT、PIC和t-PAIC的水平[M(P25~P75)]



DIC组患者的纤溶标志物TM、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T值虽然低于非DI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患者常用指标的结果[M(P25~P75)]



凝血标志物在各组的分布情况看,DIC组的PT和D-D水平高于非DIC组,FIB和PLT值低于非DI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TM、PIC、t-PAIC 诊断DIC 的ROC 曲线相关参数


注:联合检测为 TM、PIC和t-PAIC联合检测,-表示无数据

PIC的灵敏度最高为89.3%,联合检测后特异度达到了95.7%

03
结果

TM 和t-PAIC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早期DIC发生时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而PIC水平显著升高可以提示机体的纤溶系统被激活,采用TM、PIC和t-PAIC联合检测,其特异度可以达到95.7%,可以作为较好的DIC诊断指标。

摘自: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6月第40卷第12期IntJLabMed,June2019,Vo1.40,No.12:联合检测 TM、TAT、PIC、t-PAIC水平对 DIC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