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881-3721
【20220929期】血栓四项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沉默的杀手“血栓
2022-10-08
 

肿瘤患者除肿瘤本身以外,另一个沉默潜伏的危险因素,那就是血栓。

 

静脉血栓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住院和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瘤患者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肿瘤患者重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数据

 

◆ 恶性肿瘤是目前公认的获得性易栓因素之一,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升高4.1倍,化疗患者则升高6.5倍。

 

◆ 在所有静脉血栓患者中肿瘤患者占20%,其中接受化疗者约占所有VTE患者的13%。

 

◆ 若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因肿瘤而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和近端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高达40%—80%和10%—20%。而肿瘤大手术患者中PE的发生率为1%—5%。

 

◆ 研究显示:19%的静脉血栓患者在诊断同时发现有恶性肿瘤,另有5%在发现静脉血栓事件后1年内发现恶性肿瘤。3%~25%不明原因发生静脉血栓患者在2年内被诊断出恶性肿瘤。几乎五分之一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患者要考虑与恶性肿瘤有关。

 

◆ 各系统肿瘤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如下:胰腺癌35%,肺癌20%,泌尿系统癌19%,结肠癌15%,胃癌16%,乳腺癌15%。

 

VTE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应重视肿瘤患者VTE的防治。

 

 
肿瘤患者高发VTE的原因

 

◆ 血流瘀滞:由于长期卧床、脓毒血症、癌肿的压迫等因素,均可致使静脉血流淤滞,血栓就容易形成。

 

◆ 血管损伤:肿瘤生长是浸润性、破坏性的,时常会侵犯血管壁,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内皮细胞也具有损伤,使血管壁发生异常改变,也是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

 

◆ 高凝状态:50%~70%癌症患者具有高凝固的状态。缘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释放自身生成的促凝因子,或刺激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释放促凝因子,促凝因子是导致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罪魁祸首。

 

肿瘤的负荷越大,形成血栓的风险越高。而血栓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的指标。

 

血栓四项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ROC曲线分析:

TAT、PIC、TM、t-PAIC、D-D和FDP诊断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659、0.621、0.597、0.626和0.598,见表1、图1。

TAT+PIC+TM+t-PAIC、TAT+PIC+TM+t-PAIC+D-D+FDP诊断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AUC明显高于D-D+FDP(0.808和0.796比0.633),见表1、图2。

表1:各检测指标对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效率

 

表2:联合诊断血栓形成的ROC曲线分析

 

 

图1:六项指标单独检测诊断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图2:六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血栓四项(TAT、PIC、TM、t-PAIC)是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能够从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内皮系统反映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前即可明显升高。因此,血栓四项可以早期预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并帮助患者积极预防用药,确定最佳和最合理的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

 

 

END

 

 

血栓四项联合D-D、FDP检测优于单项检测,是目前无创检测静脉血栓形成的理想方法,可在第一时间、更加敏感、可靠地反馈恶性肿瘤患者血栓的发生与形成、术后血栓与出血情况的监控、溶栓治疗的效果、内皮系统损伤等情况,也可以早期筛选出具有静脉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重点防治,为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文献内容来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年11月5日第42卷第11期ChinJPostgradMed,November52019,Vol.42,No.11